含笑

盗笔,全职,九州,卡配罗ck,雷逆家。开车内容请看wb:北邙山下月

听雨

      我喜欢雨,有时和朋友们在一起闲聊即着景就爱感叹一句,但招来的回应往往不如所愿:“雨有什么好的?还要撑伞,弄不好还湿了鞋!”,“最烦雨天,不能出去玩个畅快。”,“呃……我还是喜欢晴天,太阳出来多好呀!”……诸如此类,不胜枚举。每每此时,心中总有些寂寥,颇有点岳飞《小重山》中“欲将心事付瑶琴,知音少,弦断有谁听?”的意味。也罢,且让我独自在这雨中沉醉吧。

     雨一开始总是细细的、轻轻的,让你一点儿也察觉不到它的降临,正所谓“润物细无声”。而后,雨滴一点点大起来,顺着屋檐的脊线聚成一股股水流往下淌,最后滴落在老家阶前的鹅卵石上。滴答滴答,仿佛一枚小石子投进心湖里跳了一跳,荡开几圈涟漪。于是,一潭禁锢已久的死水便突然活了起来,微波荡漾着,如姑娘盈盈的眉眼。多情一点儿的雨则悄悄滋润着瓦缝,发出一种细密而呢喃的声音,像是肌肤相亲的爱人正耳鬓厮磨着,竟叫人羞于细听了。这时候,点一盏灯,煮一壶茶,捧一本好书,才当称得上不负这光景。还有那瓢泼大雨,更是别有一番风味。毫不掩饰,旷达不羁,让人联想到苏子的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。

       说来也奇,雨下得愈大,气势愈烈,我的心就愈是宁静。纵使窗外有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,心中却始终是平湖秋水,波澜不兴。这份感觉一直说不清,道不明,直看到季羡林《听雨》一说,方恍然大悟。季老先生称其为“此时有声胜无声”,算是把乐天的名句倒了一下,却是贴切的很。先生说,唯有在听雨时,才能进入一种难得的境界。的确,我也深有此感。只是尚年少,只大略觉得可以称为淡泊之类的东西。不过,得与大师产生共鸣,心中那份寂寥便逐渐消弭于无形了。蓦地,忽然想起王籍《入若耶溪》中“蝉噪林愈静,鸟鸣山更幽”的句子,原来千百年前就有如此意境相通,着实令我欣喜。好像隔着千年时光通过雨声与古人对话了一番似的。

       细想来,喜欢雨,尤其对雨有特殊情结的人历史上也不少。最著名的窃以为是蒋捷,一首《虞美人》,竟让人从茫茫雨帘中窥见其一生的喜怒哀乐了。李义山的《夜雨寄北》也很好,但我最爱《宿骆氏亭怀寄崔雍崔衮》里那句“留得枯荷听雨声”。因了这句,林妹妹也舍不得大观园里的枯荷叫人给除了,为的就是“听雨声”。小时候看到这一幕,便觉得极有意思。雨打枯荷确是妙极,蕉窗夜雨更是绝配。童年时代住的那种青砖黛瓦的老屋,屋外便有几株青绿的芭蕉。每当下雨,雨点儿打在那宽厚丰腴的蕉叶上,极有韵律地撩拨着人的心弦。如今想起,真是怀念。

        都市生活的人习惯了钢铁森林的繁忙与喧嚣,还渴盼着一帘蕉窗夜雨的人怕是不多了吧。听雨竟也成了奢侈,但我却愿意这样奢侈几回。虽说雨打在玻璃窗上的声音总是显得生涩、僵硬,全不如过去,但也足以使我们暂时从浮躁中沉下来,认真审视一下心灵,或是权当闲情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5.06.24


评论(4)

热度(21)

  1.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